金秋送爽,在享受秋天涼爽的同時,人們開始關心秋季養生。坦洲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梁少軍表示,秋季易見肺燥的癥狀,很多人到了秋季就會出現咳嗽,咽干,喉嚨癢,流鼻涕,打噴嚏等癥狀。如果你也有,接下來養肺的幾個小妙招不妨學習一下。
■作息養肺
到了秋天,要早睡早起,保障休息時間充足;秋涼宜凍,氣溫下降時不要急于添加過多衣服,適時、緩緩增減衣服,使身體有抗御風寒的能力。
保持室內一定的濕度,并適當補充體內的水分,早晚喝水,補充足夠的水分,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。
■運動養肺
中醫認為“動則生陽”,可在陽光充足、避風的地方鍛煉以提升陽氣。一般來說,老年人、兒童的體質虛弱者,運動量不宜過大,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運動,如打太極拳、練八段錦、練太極劍等,以防汗出過多,陽氣耗損。
■按摩養肺
養肺穴位有中府穴、云門穴等,平時可以自己多揉按或拍打這些肺經穴位,也可以拍打整條肺經。
正確按摩肺經穴位或敲打肺經,可以調節肺臟,緩解咳嗽、氣喘、胸悶等呼吸系統疾病癥狀,也能緩解沿肺經循行路線出現的上肢麻木、疼痛、發冷、酸脹等異常感覺,還能夠緩解一些皮膚問題。拍打的時候要求手握虛拳或者空掌沿肺經輕叩,從前胸上外部直到手掌大魚際處,以局部酸脹為度,可以操作5~10分鐘。
■情志養肺
梁少軍說,從中醫角度來說,秋在五臟對應肺,肺在志為悲。秋季容易有悲秋的情緒。所以應該早睡早起,控制情緒,保持神志安寧,舒張收斂有序,適時出游賞花釣魚,頤養心志,不要悲憂傷感,應多聽生動的故事,有積極意義的小品,相聲,使之變得輕松愉快、樂觀、豁達,防止損傷肺氣。
■飲食養肺
涼干燥,萬物肅殺,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主,可適當食用一些潤肺食物,如:芝麻、蜂蜜、秋梨百合、蓮藕、銀耳羹等,以益胃生津。常食黨參、山藥、鯽魚、鴿子肉、豬肚、雞肉等健脾長肉;石榴、山楂、蘋果、柚子等酸性水果可適量多吃點,少吃辛辣食物,如蔥、姜、蒜等調料要少吃,避免陽氣過度發散。
同時,根據中醫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的原則,秋季應適當進補,以養陰氣。但進補雖然重要,卻不能亂補。
文/蔡偉強 沈微微
◆編輯:龍慧◆二審:陳吉春◆三審:周亞平